漫笔入化境 ——西丁画品之我观

孟德润

   

巴蜀邛崃,屡出奇人。

    千多年前,一道士进京,“上穷碧落下黄泉”,为李隆基追觅杨玉环的一缕离魂。

    千多年后,一画者入陕,“升天入地求之遍”,苦苦追觅艺术创造的奇思佳构。

    道士的形迹已在文学典籍中定格:画者的笔墨正在短幅长卷之上纵横。

    画者其谁?书艺画艺皆奇的西丁。

 

   他的笔承巴山蜀水的滋养,受汉赋唐诗的浸润,经沧桑人世的磨练,历流转月的砥砺,取四方幽默理论之精要,得中国俳谐辞章之旨趣,着决勾勒,恣意挥洒,天地造化、人间万象,现于笔端,悠悠情思、深沉哲理,寓于笔底。史、诗、书、画,熔为一炉;情、理、象、趣,浑然一体。

    西丁的艺术渐臻化境。

 

车水马龙的通衢难免撞车,熙来攘往的闹市难避践履,西丁有言:“宁过独木桥,不走阳关道。”他如是说亦如是做,创作不从众,不媚俗,意、象、笔、墨务求有新意。

    观其作品,卓尔不群,个性独具,峭拔诡谲,奇趣天成。

   《提吧!》,人与禅嫁接组合,瞥一眼那怪异的形象,心似乎都会紧紧揪起,躲之惟恐不及,谁人还敢触动那招致横祸的意见簿?欢迎批评、接受监督成了幌子,压制意见、打击报复成了本性,在此君治下,群众能不噤若寒蝉?专制霸道,可以阻断谔谔之言,可以驯化阿谀之辈,惟独不能开创民主、健康的局面。命题何其深刻,语言何其凝练,意象又何其诡奇而自然。这只能得之于画家的苦心孤诣,匠心独运。

   《心胸》以意造象。心胸狭窄,不能容人共事,这一思想品质问题在作者笔下转化为生理上畸形结构。魁梧大丈夫,奇窄小胸腔,人物的心态,气度被表现和淋漓尽致。辛辣的嘲讽,尖锐的批评寓于怪诞、滑稽的形象之中。

 

    北宋惠洪各尚的《冷斋夜话》,记述了苏轼论诗的一段话:“诗以奇趣为宗,反常合道为趣。”诗尚且如此,更何况以奇趣为主要特征的漫画,分析、综合后抽出来的东西有更大的概括性与覆盖面,西丁的创作就是很好的例证。以合道之意造反常之象,以反常之象达合道之意,西丁孜孜四十余载,深得漫画构思三昧。

    过独木桥者,虽然孤独而艰辛,但才智却可得到激发:走阳关道者,虽然热闹而轻松,但才智却被慵懒幽闭。

    创作不是表决,来不得少数服从多数。

 

    囿于经验,会使眼狭窄;而经验升华,成为对艺术哲学的领悟,视野就会开阔无比。西丁常将漫画创作上的感悟展于国画、劈画、忆法的创作之中,这种艺术间的渗透、交融使他笔下新意迭出。

 

   《赤壁归舟图》(见本期《中国漫画》封二)将《前赤壁赋》全文入画,以赭墨浓淡变化次第书之,近观为赋,远看成山,重峦叠嶂,深邃幽远。万仞绝壁之下,浩淼江流之间,勾点扁舟一叶,东坡伫立其端,举目望月,侧耳聆风,旷达超逸,悠然若仙。纵观全卷,史乎?诗乎?书乎?画乎?非其一也,亦非数者并陈,而成浑然一体,天衣无缝。如此奇思佳构,看似妙手偶得,实乃根深底厚,其首要之法,就在于“反常合道为趣”。

 

    奇国为魂,水墨为形,卷中异彩灿然,笔下传统延衍,标新而不逾矩,立异而有根底,或书或画,均透出艺术开拓者的执着与从容。过独木桥者,踏进了艺术的化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中国漫画》2000.9

日期:2015-12-30 18:53: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