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报家门的西丁
包立民
结识西丁先生,年代不算太长,却一见如故,情投意合,大有相见恨晚之意。他个头不高,大嗓门。每次见面总是抱着拳作揖哈哈一笑,颇具古人风范。事后,他对我说作揖比握手要好,好在清洁卫生。他的古人风范不光表现在抱拳作揖上,还体现在内省修养上,言必信,信必果,是一位诚信君子。
2005年金秋,我应陕西漫画家李乃良之邀,赴西安一游。适逢西丁也在西安,听说后,一定要尽地主之谊请客吃饭,定在翌日晚间,白天我出游,吃游两不误。这一天我乘旅游车去茂陵、乾陵、法门寺一线参观,原计划六点回城,可是途中延误了两小时,我请人给乃良兄发了一个短信:“取消聚会,别再等我”。谁知回到旅社,发现西丁、郑丽芬夫妇、乃良兄,还有闻讯前来的十年未见面的罗平安,都站在旅社大门口。等了两个小时。我一边向大家致歉,一边悄悄地埋怨乃良兄,我已发短讯不要等,缘何知情不告?乃良兄一头雾水,问什么时候发的短讯?边问边掏手机查看,又不知如何查看,嘴里嘟囔道:“儿子昨日送来的手机,不知咋看短讯。”一句话,说得大家哈哈一笑。我也笑道:“一百步笑五十步,我也从不带手机,连手机也不会用。”西丁在一旁笑着说,我的手机由她保管,说完指了指他的夫人。一位年逾古稀又有一定名位的老画家,异乡相逢,争当东道主,而不爽约,硬是苦等了两个多小时,这种君子之风令我感动不已。
早就邀请西丁入盟《百美图》,不知为什么,在这件事上,他却“爽约”多次。按理说,自画漫像,对这位五六十年代就驰骋漫坛的西丁来说,应该是一碟小菜,可他就是迟迟不交卷。要不是下最后通牒,也许还要推延时日。
西丁的自画像先后绘制了两次。第一次交来的是白描速写像,笔墨精练老辣,浓淡枯涩、形神兼备,像上有一段题跋:“我的画室叫寻无斋,寻就是寻找,无就是没有。既然没有,还寻什么?!我说:寻到了就有了嘛!”这段跋语,看似调侃,实乃深含画理、哲理,体现了西丁独特己见,独辟蹊径,从无寻有,无中生有,从无法到有法,从无像到有像,走自己路!画像、画跋均好,按常规,入盟《百美图》完全够格。但对“寻无斋主”这个特定的对象来说,我犹有不知足。因为西丁十年磨一剑,磨出了他特有的没骨人物品牌,创作了众多神态各异,风韵独具的没骨人物众生相,这些人物形象无不打上了西丁标记。恕我直言,这幅白描速写
头像就显得一般化了,《百美图》中此类速写像屡见不鲜,难以独占鳌头;他自己早就画过,也许还不止一幅。为此我有意用激将法在电话中将了他一军:“您在画跋中口口声声的要寻‘无’,可是交来的自画像确是不寻就有,既重复别人,又重复自己,画与跋不相符。您现在画中国画,用的是没骨画法,我希望您能用没骨法来重画一幅。他反问道:‘怎么画?老兄有何高见?’”我灵机一动道:“不妨画您站在舞台土,抱拳向观众自报‘寻无斋’的家门。”
这幅站在舞台上自报家门的西丁自画像,就是他用没骨法尝试的新作,也可以说是用水墨没骨法创作的颇具意趣的自画漫像。在《百美图》中类似的构想不是没有,但表现手法却只此一家;在西丁没骨人物谱中,类似的构图也不是没有,但西丁的自我造型却是绝无仅有。生活中的西丁,是一位矮笃笃、胖敦敦的人物,可是画中的西丁,却是一个夸张了的瘦高、修长的人物。按正常的人体结构比例,头部与身子的比例是七比一,而画中人的比例却是十比一。为什么要拉长画中人的身子和腿部呢?除了用漫画须要夸张变形外,很难再做解释。如果一定要强作解人的话,可否用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来作解释,因为寻“无”的道路十分修远,长腿人更利于上下求索吧!见笑,见笑了!
西丁(1933-),四川邛崃人。中国人物画家兼擅漫画。
释文:我的画屋叫「寻无斋」。寻,就是寻找,无,就是没有。既然没有,还寻什么?我说:寻到了就有了嘛!二〇〇六年于北京,西丁。
《百美图》——当代文艺家自画像
日期:2016-06-07 22:24: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