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如容易却艰辛 ――致画家西丁先生

崔自默

 

细赏过了很多先生的画,我想提起笔要写东西,但总先得有个题目,以便有个思路,也有提纲挈领之用。忽然就想到这么一句,“成如容易却艰辛”。

 

艰辛――坚信――见心――渐新,这似乎也是我一向常使用的文字游戏,但我觉得四个概念中有密切的关联,也有所谓 “别趣”,而不是思路“憋屈”,让人读了也索然无味。这当然也是我写文章时常自觉、自励之事,不见得成功。依先生之手眼,作画,何尝不是在纸上写文章呢? 构思立意、章法布局、笔墨造型、设色韵味等等,与南齐谢赫提出的“六法”也是一个意思。

 

作画,依仁游艺,一定是艰辛之事。人物画最难,因为它对视觉的形象把握最需要确切,稍微有所变动则读者感受因之有 异。先生的人物画,取径文人画。文人画乃文化之外化,需要修养、底蕴、胸襟、气象、品位。康德认为艺术是游戏,其实如是说者甚多,但是,游戏需要规则,有 难度的游戏才好玩。先生的画,是好玩的游戏,故其趣味盎然,诸如《点烟》《泡茶》《削面》《喝酒》,让人有阅读的愉悦,是自娱之上的作品完成的继续。为了 达到这种自娱而又娱人的目的,自然需要反复的揣摩、锤炼,一定艰辛,虽然“艺术意欲”即本来意图或许不是为了艰辛。“乐之”,比之“好之”与“知之”来, 属于高层次的心理需要,即所谓的精神、形而上的需求;为了这种需求,虽然艰辛,但不放弃,即“坚信”――为了自己的信念,而坚持下去。

 

信念,是心里的事,是精神的运动,是接近宗教情节的东西。作为艺术家的画家,尤需乎此。释家讲究见性明心,简曰 “见心”。通过画作来照顾、检查、省悟自己,就像照镜子一样,实践物质生活满足之后的追求,即开始触摸超凡脱俗的境界,于是,高尚、崇高生焉。先生《达 摩》等画作,取于释家禅学,而《三人行》、《有朋自远方来》等,则直接用儒家之说,其旨趣则一也。取于经典,而升华之,这是对经典的心识心解;其识其解的 另一个依据,便是生活。源于生活而又逾越生活,是艺术取裁的本质。以冰雪之心,行米盐之地,没有失意,而全是“乐其日用之常”的满足,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 本土最本性最有价值的所在。

 

先生的写意画作,至如《不识庐山真面目》《把酒话古今》、《相见亦无事》等,配以先生独成风格的书法,均构成一种 有意味的形式,是一种符号与象征之物;虽然它的内容似乎不是新的,但一经反复咀嚼,便能从中立刻体悟到基于生活本质本性之后面的高明,其中包括豁达、幽默 与智慧。先生为人处世那么朴讷、厚道、诚笃,而作品却能如斯之圆融、灵秀、活变,真是不可思议,个中三昧何其了得。

 

镜子可以使人自觉、自警,那促使内心活动,而外在的行动,则随之落实到对“新”的不懈怠的追求上。“苟日新,日日 新,又日新”,说来简单,又有几人能完成呢?“新”,值得反复思索之、实践之,才可能循之而向往“和而不同”的要求下实现个人的浪漫与社会的理想。理想的 实现,一定不是迅速的,否则就不称其为理想。具体而微至此,使人感到一点畏惧,原来人的一生就是在“渐”“新”的追求中度过的,在忽然之间。

 

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,所谓“偶得”,似乎是忽然之事,但假如没有经久的条件积累与基础建设,是忽然不起来 的。就像陈丹搞品牌识别标志设计一样,虽是偶得,却总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忽然一下子抓住的。认识陈丹将近二十年了,我发现他总在思考,即便说笑时,尤其是在 不经意的时候,他的脑袋会微微摆动,我觉得他此时神经的运动,就宛如萧绎《金楼子•立言》说的“唇吻遒会,情灵摇荡”。与此相仿佛的,先生在创作类如《苦 吟图》等作品时,也一定是心摇神会的。

 

先生画人、衣饰、画石,最是独绝,多以没骨法出之,面对着瞬息幻化的墨晕色彰,倘有佳作偶得,一定是快慰无比的。读先生的画作,虽可轻松,但需认真,因为可以纵身在那笔墨色彩的幻化中,游走一段独特的视觉与心理之旅。

 

《艺术•品味》2007年1期

日期:2015-02-11 17:05: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