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集-杨乾钊画集》序一
西 丁
著名水彩画家杨乾钊已出了几本画集,现在又准备出新的画集,嘱我写篇序。我们是多年老朋友了,我看过他不少作品,好些作品都打动过我,所以我欣然从命。我曾问过他:你的艺术追求是什么?他不加思索,脱口而出四个字“回归自然”。说的好,说到点子上了。谈到自然,引起我许多思考。
“自然”,我们常叫它大自然,它的确很大,它包罗万象、丰富多彩、变幻莫测、是蕴藏无限美的大千世界。乾钊是崇尚自然、热爱自然、投身自然的,他年年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,到江河湖海、深山老林、荒山野岭、冰川雪原的大自然中去,去寻觅、去追逐、捕捉他的目标,感受大自然之美,创造他笔下的图画。这条路无疑是走对了,而且必须走,因为这是艺术家,尤其是风景画家获得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创作泉源之路。
可是大自然之美并不是轻易露面的,它经常把自己藏起来等待有人去发现它。雕塑大师罗丹说的好:“美是到处都有的,对于我们的眼睛,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。”所以,美不是伸手即得,轻而易举的。美是客观存在,是客体,它需要主体——人的眼睛去发现。由于主体的不同,对自然美的认同也不一样,各有各的审美标准,所谓“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”是因人而异的。
作为艺术家的有心人到大自然中去寻美,并不是像旅游者、观光客,一爬到山顶,见到群山在下、春光明媚、空气清新,就把两臂向上一伸大喊:“啊!大自然真美呀!”这难道是艺术家发现的美吗?如果艺术家以这种游山玩水,寻找清闲,清除疲劳的心态去大自然,那他得空手而归,一无所获。他不是有心人,就无从发现艺术需要的美。
乾钊在几十年的磨练中、追求中深知此理,他以自己锐敏的观察力,独有的审美视觉,不知疲倦的寻寻觅觅,在大自然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美,把它转化、升华成为多姿多彩、富有神韵的艺术之美——一幅幅精彩的水彩画。
乾钊是一位敬业的、执着的、勤奋的艺术家,而且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才子。他精力充沛,不知疲倦的工作,把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艺术事业,常有人说他是不知疲劳的“苦命人”。几百张画的出现,是他勤奋的回报。有句名言说“勤奋未必成家,成家必然勤奋”。是的,有好些从事艺术的人,勤奋一辈子,在大自然中生活一辈子,但竟画不出像样的画来,这是为什么?究其原因,我认为他缺乏一个字——“才”。就是缺乏才华、才气、才能,就是缺乏所谓的“艺术细胞”。至于“才”是怎样拥有的,我没有专门研究,说不清楚,我想大概和悟性、天份、经历、经验、思维方式等等有关吧。
水彩画这个画种,它以水调之以色、中国水墨画以水调之以墨(含色),这一点很相似。但水彩画用纸较硬(水彩画纸),水墨画用纸软柔(萱纸)是不同处。前者用水较多,水可在纸上流动,可用水洗色、行色、赶色、浸色、混色,用水的技法颇多,而水墨画却不能。因而水彩画显示出它特殊视觉效果,如色薄透明、湿润轻快、流畅潇洒、水痕有味等,有它的妙境,是其他画种难以替代的。乾钊就掌握了这些技能,驾轻就熟,运用自如。在他的画中:窗前逆光的黄花、清水中的隐石、云雾中的大山、激流中的浪花、飞扬的云彩、雨中的山林、娇嫩的花朵等。质感都极强,似乎我闻到花香,听到了涛声,看到了雨中的模糊、沐浴到空气的湿润,有身临其境之感,我也处于妙景中了。以往水彩画由于画具较轻,常常作为野外写生极佳的选择,作为快速记录对象的速写工具,总以为它的表现力有限,不宜画大画,因而画幅都不大,处理景物也较简略,是“轻武器”,怎能和“重武器”油画相提并论呢!但是在乾钊的眼里,这样的老观念、老框框被打破了,反其道而行之,这是具有挑战性的举措。我看到他经常用大纸画大画,用整开水彩纸画大容量、大气势、复杂、丰富的大景象,大大提升了水彩画的表现力,照样画出了细腻、厚重、有份量的效果,而且还兼有水彩轻松明快的特性,大有和油画抗衡的架势,我很支持他这样走下去,走出一条自己有特色的水彩画路子来。
乾钊的画大体是风景、花卉两类,以山、石、水、树、雪、花草、云、桥、船为素材,这是他驾轻就熟的长项,我不赞成一个画家什么都去画,万金油,什么都画不好,我赞成他不贪多,只专一两门的敬业精神,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不能过多的透支,画好自己的专长就很了不起了。可是最近我偶然见到他唯一一组画街巷的画,其中名叫《京郊老村之三》的,很是精彩,我大为吃惊,由此我想到,既然是专长风景的画家,房屋是风景画中相当普遍的东西,画点建筑物又何妨,而且这几张画显示出他画建筑物有很强的实力,我建议不妨试试。
-----摘自《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集-杨乾钊画集》
长城出版社
日期:2015-04-02 13:58:14